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芙蓉实验室、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可控微流控声空化(Controllable cavitation-on-a-chip, CCC)策略,该方法有助于在不改变流率比(FRR)的条件下精确调节脂质体药物的粒径分布。使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作了微流控混合芯片,并通过仿真计算设计了超声换能器,最终将微流控混合芯片和超声换能器装配成了微流控声空化芯片。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胡志雄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3D打印模具的软光刻和旋转涂层技术,快速、高分辨率且经济地制造了一个多血管网络和多层结构的微流控视网膜模体。团队选择采用摩方精密nanoArch® S140(精度:10μm)3D打印设备制造出模具后,再对其进行翻模,制造出简单、快速且低成本的软光刻模具。
摩方精密以超高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助力IPFL(The Plastic Machining, Fabrication & 3D Specialists),并成功制造出复杂的微流控三维结构。IPFL在制药测试产品中的微流体通道制造,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美国圣母大学的Hsueh-Chia Chang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无偏差、高通量和高产量的连续等电位分离纳米载体分离技术。该技术基于它们独特的等电点。这个纳米载体分离平台通过在双极膜上进行水的分解提供了一个强大且可调节的线性pH剖面,并通过流动稳定化,而无需使用两性电解质。团队采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作出CIF微流控平台。优化后的技术具有0.3 ΔpI的分辨率,足以分离所有纳米载体甚至纳米载体的亚类。
南洋理工大学王一凡教授团队针对于可穿戴水凝胶传感器的力学性能,黏附性能,保水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能难以兼顾的问题,通过引入蚕丝蛋白,设计了一种可光固化3D打印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水凝胶体系,具有高机械强度,可调粘附性能,优异的保水性能,以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从而实现实现其对运动信号的实时、高效监测与识别。
光敏树脂3D打印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反应,逐层固化树脂成型三维物体。包括模型设计、打印设置、成型和后处理。常见材料有硬性、弹性、柔性、高温、熔模铸造、生物相容性和陶瓷树脂,应用于不同领域。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化学系的刘小钢教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提高射线成像性能的像素化双锥形光纤阵列。该阵列通过双锥面设计可以有效地吸收传递闪烁体层激发的光子,降低闪烁体材料内部的散射和自吸收,从而有效提高射线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性能。团队采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制作出光纤阵列模具,并结合PDMS翻模技术得到双锥形纤维阵列。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可嵌入骨骼肌组织的柱状电极,实现对目标肌肉的强化收缩,同时确保距离目标肌肉4毫米远的邻近组织不受影响。研究团队利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制备了微柱阵列模具以及底座(内部含有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