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朱雨田教授团队基于麦芒仿生多级结构设计开发了一种兼具高灵敏和宽量程的离-电式压力传感器。该麦芒分层结构是利用摩方精密 microArch® S240(精度:10 μm)3D打印设备加工模具后经聚乙烯醇(PVA)/磷酸(H3PO4)翻模制备而成。
南方科技大学葛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高分辨率DLP 3D打印的高力学性能共价适应性网络形状记忆聚合物(Mechanically Robust Covalent Adaptable Network Shape Memory Polymer, MRC-SMP),实现了可完全重构、高断裂应变、高精度4D打印。
生物芯片技术利用微阵列技术实现检测分析,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3D打印技术为生物芯片带来微结构制造、多材料打印和低成本等优势,应用于微流控、组织工程、传感器和药物筛选等领域,推动生物医学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何汝杰教授使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 (PμSL) 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pro,精度:10 μm)对PDC-SiOC微点阵结构的高精度制造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苏丹III作为光吸收剂,对光敏前驱体进行改性并光固化3D打印。苏丹III对改性光敏树脂的紫外光吸收、流变行为与光固化过程影响显著。通过精准控制苏丹III加入量,能够有效调控PDC-SiOC微点阵的3D打印精度。随着苏丹III含量从0.02 wt.%增加到0.06 wt.%,3D打印精度由180%提高到12.5%,实现了PDC-SiOC微点阵的高精度制造。
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独特的针孔复眼(PHCE)系统,该系统集成了3D打印的蜂窝状光学结构和半球形的全固态高密度钙钛矿纳米线(PNA)光电探测器阵列。使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PμSL)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40,精度:10 μm)制备了对应几何参数的针孔阵列,并与半球壳的凸面共形,原料为光敏树脂。
苏州大学严锋教授团队从缓解缺氧和抗感染两方面出发,构建了负载小球藻的聚离子液体微针(PILMN-Chl),用于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糖尿病慢性创面进行微针释氧和抗菌的治疗。PILMN-Chl由于负载小球藻,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可以稳定持续产氧30h以上。通过结合微针的屏障穿透能力、小球藻持续充足的供氧能力和PIL的杀菌活性,PILMN-Chl可以通过局部靶向杀菌和伤口深处的乏氧缓解,来加速体内慢性糖尿病伤口的生长。
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长效抗菌效果的活性益生菌微针贴片,用于治疗慢性感染伤口。该微针贴片是利用摩方精密 microArch® S240 3D打印设备加工模具后经PDMS翻模制备而成。
香港大学团队受皇后海螺壳交叉层状微结构的三维分层和交互式结构概念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启发力学超材料。这种创新设计允许采用一种优美的失效机制,即允许出现大量受控剪切带并将其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域内,从而大大增强了超材料的机械完整性和整体的应变均匀性。实验人员建立了七种不同的异质结构超材料构型,利用摩方精密研发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精度:10 μm),实现了超材料样品的高分辨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