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于涛教授课题组,提出将有机室温磷光分子用于3D打印树脂力学性质实时监测的全新思路。研究团队设计制备两种具有 "供体-受体-受体"(D-A-A')构型的高效有机室温磷光分子DTPPAO 和 tBuDTPPAO,将DTPPAO分子以物理掺杂方式与HEA-AA光固化树脂混合均匀制备具有力学性能自监测的HEA-AA/DTPPAO光固化材料,采用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通过摩方精密nanoArch® P150(精度:25μm)3D打印设备,打印了一系列三维结构,并成功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该成果为有机室温磷光在结构健康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香港理工大学3D打印中心温燮文教授联合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陆洋教授,在此前工作(Nat. Mater., 2021, 20, 1506)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通过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制备同时具有亚微米特征及毫米/厘米级尺寸的熔融石英玻璃三维构件的方法。
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杨灿辉团队与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葛锜团队,报道了通过多材料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一体化设计制造基于聚电解质弹性体的多模式传感离子电容传感器,解决了传统离电传感器稳定性差和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为可拉伸离电传感器的设计、智造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金属3D打印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其工艺包括金属粉末床熔化、金属粘合剂喷射、直接能量沉积等等,用户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进行权衡,以确定是否适合特定的制造需求。
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葛锜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原超副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陶瓷4D打印制造方法和设计策略。采用团队自主开发的多材料光固化3D打印设备制造水凝胶-陶瓷弹性体层合结构,通过水凝胶失水驱动层合结构由平面图案演化为复杂三维结构,在无需额外形状编程的条件下实现陶瓷结构的直接4D打印。
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自植入的核壳结构微针贴片,用于治疗细菌性角膜炎。该微针贴片是利用摩方精密 microArch® S240 3D打印设备加工模具后经PDMS翻模制备而成。
光固化金属3D打印技术基于光聚合原理,通过激光投影逐层固化材料,实现高精度、复杂金属结构的低成本高效制造。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珠宝制造等领域,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定制化需求。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弥胜利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像素组装式的磁控柔性驱动器的制备工艺,可应用于低成本、可回收、可重编程的磁控驱动器的构建,实现定制化结构变形与仿生运动(抓取、游泳、蠕动等),并集成微流控功能模块可用于开关阀控制、曲率调节、动态芯片结构与液体药物输送机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