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我们为世界创造精彩,记录摩方精密的每一步发展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

  • 百家号

  • 微博

  • 小红书

发布人:摩方精密

发布时间:2025/07/07

不止能打印Labubu,3D打印正深度嵌入工业制造体系

泡泡玛特旗下 IP Labubu手办引发的消费狂潮持续升温,资料显示,在Labubu的迭代中,已经大量采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大幅缩减了产品迭代成本,这还一度意外带火了二级市场3D打印及相关耗材上市公司的股价。


事实上,增材制造在工业界的应用远不止于打印玩偶手办。作为颠覆性的制造工具,增材制造正从打样工具走向产业链深处,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精密电子等产业链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纳入生产体系,或为此调整产线,或成立新部门。


制造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底座。科技发展的进步方向,制造力的革新始终是根基,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反过来牵引科技能力的释放。在工业4.0时代,制造技术的边界不断被重塑,在这场深刻而静默的制造革命中,增材制造各个细分领域也在不断向“更极致”演化,其中以摩方为代表的国产原创超精密增材制造平台,以微米级的制造能力和公差控制力,正在解决长期以来难以攻克的微结构制造难题,被全球1900多家工业企业引入到实际产线。这不仅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3D打印正在逐步向工业体系渗透的一个侧影。

 

制造业的进化方向,藏在结构与精度之中


制造方式的更新是每一次科技浪潮的背后不容忽视的关键推力之一。蒸汽机、电力系统、数控技术、柔性自动化……制造工具的升级往往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产品形态。今天的制造业,不仅追求规模,还追求精度、复杂度、轻量化与定制化的兼容。这种变化,直接推动了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颠覆性制造工具在工业领域的不断渗透。


增材制造的一大意义在于,让制造业的进步不再只是更快造出一个东西,而是以更少的资源、更短的研发周期、更高的精度,制造出原本无法制造的结构。早期3D打印多用于模型打样与产品原型验证,近年来,随着打印速度、材料体系、工艺精度等的不断提升,它开始在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产业链落地,成为生产环节的一部分。


微信图片_20250707100025.jpg


图:连接器企业将摩方设备打印的器件安装进工业电缆原型中


更有越来越多巨头公司直接投资或增设增材制造部门。以比亚迪为例,其较早在内部设立了3D打印部门,主要用于工装夹具、小批量部件的快速制造;西门子、GE、宝马等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收购或合作增材制造企业,将后者的能力嵌入其研发、验证、生产、售后等全链条,建立自有能力矩阵;特斯拉在车辆结构件设计中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虽然本质仍为铸造,但在设计理念与增材制造精神高度契合,即在制造方式上力求集成化、轻量化与高效化。


这些趋势表明,增材制造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概念普及、产品打样走向产业链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制造领域,已由早期的零件快速成型制备,拓展到直接终端制造,实现从“快速原型“向”快速制造“的转变。

 

3D打印进入深水区:结构复杂,尺寸精密


从打印整车结构件,到制造微型芯片载体,不同的增材制造技术工艺原理、所用材料、打印精度和应用领域等均有所差异,呈现百花齐放、多种路线并存的状态。从整体应用方向看,则有两大走向:一是打印尺寸越来越大;二是制造精度向微米甚至更精细方向挺进。


特别是在微纳制造领域,传统的光刻、注塑、CNC切削等方式受限于工艺原理,难以实现三维微腔、微通道、曲面嵌套等结构。而这些结构恰恰是精密电子、精密医疗、微型机器人、通讯制造等零部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国外工业级3D打印市场多由德、美等企业主导,设备价格高、交期长、适配难。而中国企业正通过原始技术突破,从跟跑走向并跑,个别细分领域甚至走到世界领先。摩方精密便是高精度增材制造领域全球领先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凭借创新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固化(PµSL)技术,以及高标准公差控制力,最先填补了2微米、10微米光学精度的空白,实现相关领域的自主可控,并成功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产业端应用。

 

摩方被工业客户验证的精密3D打印实力


不同于科研设备的试验性部署,能否被大规模产业链采纳,是衡量一项制造技术是否成熟的关键。

摩方始终坚持以工业应用为导向,从成立伊始,就致力于解决高精度制造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落地难题,不仅追求高精度,更强调高性能、高效率、高稳定性和跨尺度的实用性。这要求设备摆脱实验室“气质“,具备高标准公差控制力,即实际制造出来的零件与设计之间仅允许存在的微小误差。公差关乎装配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乃至安全风险,是工业制造看不见的底线。


摩方的设备从最初问世起,便被一线工业企业引入。截至目前,摩方精密的设备与技术已被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00多家工业企业引入产业链,覆盖精密医疗、连接器、新能源、光电通讯、半导体封装等高精密制造场景。客户涵盖全球排名前列的连接器制造商、全球知名汽车集团与通信运营商、全球头部移动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等。这些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共同点是,对公差控制、结构精密性、批量稳定性有极高要求,同时希望在小型化与复杂结构设计方面获得突破。

在此类场景中,摩方的设备表现出良好的落地性与迭代能力,既可加快零部件验证周期,也能降低研发生产及小批量定制制造成本。

 

颠覆“设计-制造”思路,摩方微纳3D打印直接制造终端产品


在工业制造领域,设计和制造能力相辅相成,通常情况是设计能力超前于制造能力,因此很多工业产品容易止步于设计,造不出来。微纳精密3D打印的最大意义,不只是多了一种制造路径,而是在一些特定领域,从底层改变了产品设计思路和生产逻辑。当这种全新的制造能力出现并融入产业链,将大大提升生产效能,并可能带来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能力的颠覆性的终端产品。

以齿科为例,传统牙齿贴面产品厚度通常在0.2~0.5mm,实际操作时需要磨掉患者相应厚度的牙齿,且因为精度不够高,修复体边缘贴合度不足,易破碎,容易带来远期微渗透和边缘继发龋等问题。摩方利用具备微米级精度的制造能力,生产出厚度可低至100微米以下的极薄牙齿贴面,可以让患者少磨牙甚至免磨牙就实现牙齿的修复和美白。


微信图片_20250707100216.jpg


为了确保极薄牙齿贴面产品的耐用度、贴合度、一致性,仅仅打印足够薄并不够,还要同时满足打印产品的高强度,以避免手术操作和佩戴过程中的损坏;还要求打印设备具备超高形变控制力,让产品有极低的形变和精准的细节还原,以确保牙齿贴面与原生牙齿完美贴合;原材料开发上,需要与设备适配,以满足后续工艺。此外,还要保证可高效率打印,以确保批量生产的可行性。

 

摩方精密在高精度制造领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为了打印超薄牙齿贴面,其对设备进行升级改良,开发出专门用于打印超薄牙齿贴面的产品,克服了极薄贴面打印的难题,通过精细化的光投影运动控制技术,令设备可以实现高粘度陶瓷的精细成型与尺寸控制, 使其能够以微米级精度量产0.08毫米的极薄贴面,最低厚度甚至可以实现通体0.04毫米。经测试,新型贴面抗弯强度超过天然牙釉质的力学性能。这种设备、材料与工艺的一体化设计,使得牙齿贴面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应用,满足了定制化医疗需求,给齿科修复美白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一款产品。

 

 

制造业升级,高精密打印正当其时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要求制造体系具备更强的灵活性、精度能力与响应效率。3D打印的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它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能够带来更大效益的先进生产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进步,3D打印还将不断拓展更广的材料体系,更高的批量效率,更强的设计自由度,更深的行业定制化、以及更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摩方精密践行“设备+材料+工艺+算法+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与产业深度绑定,其应用范围从微型器械、生物芯片、新能源连接器拓展到齿科等多个高门槛赛道。


作为中国制造原始创新的一环,微纳3D打印正逐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制造工具,不断开拓精密工业制造的可能性,为科技浪潮的突破提供有力支撑。摩方精密的实践验证了这一点。从被顶尖科研机构采纳,到全球500强企业将其纳入供应链,从“设备制造商”转型为“高精度产品制造方案提供商”,摩方走出的,是一条中国精密制造走向世界的实践路径。


随着材料、多光源系统、AI建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3D打印将继续拓展在产业端的边界,也将为我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提供更多可选项。


更多阅读

  • 2024/11/29

    公司新闻

    摩方精密获批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专项立项

    近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2024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专项拟立项项目,共计39项,覆盖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核心软件、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方向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 2024/11/22

    公司新闻

    重大突破!摩方拿下全国首个增材制造牙齿贴面浆料三类医疗器械证

    2024年11月21日,摩方精密自主研发的增材制造氧化锆浆料——可用于通过增材制造工艺制作牙齿贴面,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国内首个增材制造牙齿贴面浆料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 2025/07/04

    公司新闻

    赋能高端制造,微纳3D打印助力新材料产业突围

    中国材料大会将于2025年7月5-8日在福建·厦门召开

联系我们